区域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 水循环
全球变暖也不能为副热带干旱“解渴”
2019-09-12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造成了灾害也越来越大。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及机制,对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1582799151150781.jpg

图片来源:国际环保在线


9月10日至11日,香山科学会议第659次学术讨论会聚焦亚太地区水文循环与全球变化。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及机制是当今科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水文循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热带在向两极地区膨胀

 

亚太地区抚育了全球60%的人口,其气候环境演变特别是季风降水对文明演进至关重要。“该地区有着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最大的西太平洋暖池和最强的季风环流,特殊的海陆分布和环流格局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说道。

 

亚太地球水文循环是全球气候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敏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又对区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能够获得的可用观测资料与分析,以及多种气候模式对全球变化的模拟和预测,气候系统的各圈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在过去100年中,总体上全球变化是显著的,甚至有些是快速的、不可逆的,并且人类和自然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增强,在未来100年,人类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将不断增大,气候变化将可能更不稳定,人类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增大。”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说道。

 

热带是全球水循环的发动机。气候变暖导致了热带地区向两极的膨胀,在1979-2009年间,南北半球热带向极地扩展了110千米-320千米,相应副热带干旱区也向极区膨胀。不但改变了中高纬地区的干旱带和降雨带的分布,而且改变了热带的大气环流,可能导致热带大气环流的减弱。

 

全球水循环将出现“马太效应”

 

气候变暖对全球水循环变化影响的主要特征:湿者更湿,干者更干;地表蒸发和植物蒸散发不均匀性加大;高纬或高山地区冻结水减少。

 

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将有更少的降水,而许多温润地区将有更多的降水,总体看,热带降水增加,副热带降水减少和高纬降水增加。 

 

丁一汇表示,模式预测在21世纪副热带高压将继续向极地扩张,因而水汽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大约增加两天。这是因为虽然水汽含量增加,但温度的增加使其相对湿度下降,从而使降水可能性减少,水汽无法凝结,因而存留在大气中的时间延长。

 

这进一步说明了将来“干者愈干”的趋势。同时表明,未来副热带干旱化的趋势将随气候变暖仍然会继续发生。   

 

全球变暖条件下,水循环将继续加强,导致降水、地面蒸发和植物蒸散全面增加。有些地区,更强的水循环将使水分在陆地上累积,而在另一些地区由于区域性变干和冰雪覆盖的丧失而使水量减少。“应该指出,全球水循环的加快是全球的平均状态,但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并不均匀,其中只有一部分地区会经历水循环的加强,即有更多的水分输送,更快的进出储水库,而其它地区某些储水库可能消失。”丁一汇说道。




本文转载于国际环保在线

链接:https://www.huanbao-world.com/a/vocs/112217.html

封面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