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工作场所温度条件恶化,降低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伤风险。印度、印尼和尼日利亚等新兴经济体及气候脆弱国家有超过10亿劳动者及其雇主和社区已受到了工作场所严重高温的影响,而收入最低人群受到的冲击最大。
世界各地的工人正因全球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而付出惨重代价。2016年石油和煤炭市场的低迷让BP遭遇史上最大损失,并做出裁员7000人的决定。气候变化可能让全球1亿人口陷入赤贫或反贫。各国政府需要明确清洁能源转型的路线图,并兼顾公平,方能保护公众免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即便实现《巴黎协定》中提出的1.5摄氏度的较高温控目标,到2030年部分国家将因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天气而损失工时高达10%至15%,其中最脆弱国家面临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与之相对,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如果可以增加一倍,将每年在全球拉动1.3万亿美元GDP,创造2440万个新增就业,保护400万人免于过早死亡。各国可以不再受制于不断波动的化石能源市场,并不断向零碳未来迈进。
相关资源
新闻稿:重大气候新威胁:工作场所高温作业(英文)(气候脆弱论坛 CVF)
报告:气候变化和劳动:高温作业的影响 (CVF/国际劳工组织 ILO)
报告: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应对政策(英文)(柳叶刀)
专题:气候变化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报告:煤炭消费减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可避免成本(中国煤控项目)
报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就业影响(中国煤控项目)
大家说
“高温作业加剧了正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菲律宾常驻联合国代表Cecelia Rebong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早已制定了工作场所的温度条件标准,然而气候变化改变了原先的温度条件。气候进一步变暖对在室外或缺少空调制冷的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或雇主将构成严重挑战。”——《气候变化和劳动:高温作业的影响》报告
“气温在继续升高,北极海冰在迅速融化,干旱、风暴与洪水造成生命与生产力损失,气候行动是时候更上一个层次了。”——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