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调整
北方飞雪南方暴雨,城市适应工作勿欠账
2017-10-26

2014年5月,南方多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5省区逾120万人受灾,3人死亡;北京等地则”五月飘雪“。深圳作为最年轻的现代都市,其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却很旧,仅能应对一年一遇的降雨水平。中国城市逢暴雨必涝情况,凸显了城市在极端天气面前的脆弱性。


屏幕快照 2018-05-04 上午10.58.17.png


洪水淹没城市

图片来源:Flickr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脆弱的城市防灾能力导致气候风险叠加和损失的放大。联合国有关极端事件及灾害风险特别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城市作为人口、财富的高度集聚地,是重点适应区域之一。中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镇运行以及民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是重点适应区域之一。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并未让中国的城市具备相应的气候变化下防灾抗灾的能力。 据统计,2001至2011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屏幕快照 2018-05-04 上午10.58.30.png


海平面上升图

图片来源:Flickr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城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气候风险,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城市的气候韧性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贯穿在决策依据、决策机制、成本核算以及民众对适应的意识上。美、英、澳大利亚等国的城市决策者在台风、洪涝等极端事件后,意识到应对气候灾害风险的重要性,制定了城市防灾计划或适应方案。对于中国城镇化来讲,应对气候风险,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决于决策依据、决策机制、成本核算以及民众意识。城镇化建设,亟需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与预警措施,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辅以通畅及时的预报系统;同时,增加民众对气候风险的意识与互助自救的能力方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资源与工具


评论与文章


报告


大家说


  •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把气候,贫穷,能源,食物和水联成一条线,因为这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单独解决。”—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 “气候变化的适应工作不是一项从未尝试过的异乎寻常的议程。全世界各国政府、工商界和社区都在不断的积累适应方面的经验。在气候与社会持续变化的现今与未来,我们应以这些经验为重要起点,采取更大胆、更具远大目标的适应行动。”——IPCC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克里斯•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