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 碳市场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 纳入排放量超30亿吨
2018-01-23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建立初期,中国碳交易体系将从电力部门开始启动,并按照“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尽管中国碳市场初期仅纳入电力部门一个行业,但按照该方案规定的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这一控排企业准入门槛,发电行业将有超过1700家企业被纳入碳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超过33亿吨,远超此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每年20亿吨碳排放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体系。


屏幕快照 2018-05-03 下午4.23.59.png


全国碳交易启动会议

图片来源:发改委


早在2011年,中国就已经着手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七省市部署碳交易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启动试点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7个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了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人民币,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所下降。此前,7个试点省市的纳入行业、市场准入排放门槛、相关政策等各不相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试点省市为全国碳市场建立积累了重要经验,随着全国碳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碳市场将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倒逼企业采取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以发电行业为例,在碳市场体系之中,发电技术及设备越先进、碳排放强度越低的发电企业所获得的排放配额就越多,即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企业有更大的排放空间以生产更多电力,从而增加其在市场竞争力;而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则必须改善生产和经营方式,节约能效并降低能源消耗,以避免因配额不足所带来的配额购买和生产限制等额外成本。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指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落后企业由于成本原因所减少的发电量将会由技术先进的企业所填补,因此,发电行业被纳入碳市场,将会促进行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碳市场尚需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完善顶层设计。于2017年11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指出,9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出台国务院级别法规或国家层面的法律,以建立碳市场的法律依据。此外,该报告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管理及干预是影响碳交易试点地区价格的主要因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认为,各利益相关方都非常关注碳排放成本,中国需进一步研究合理的碳价形成机制。



相关资源


文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委)